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保  
论“导师崇高感”背后,警惕自然科学“民哲化”之风
2020-01-14 10:17:0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论“导师崇高感”背后,警惕自然科学“民哲化”之风

科普之家

一篇奉承文章存在7年之久,暴露出某些学术领域自净能力和纠错能力失效,这才是最令公众忧心的。

2020新年伊始,学术圈又迎来震荡,作者徐中民于2013年发表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里,竟用数十页的篇幅论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令人咋舌。该杂志立即表示将该论文撤稿,涉事导师即该杂志主编也表示请辞主编职务。

随后,论文作者、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徐中民教授的更多行为正在被网友们挖出,比如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里撰写的奇葩论文,远远不是只此一篇,又比如他竟然公然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发布广告,替人写项目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收费是资助金额的10%。种种不堪行为实在令人拍案惊奇,徐教授的行为究竟越出了学术道德规范和法律的红线多远,相信不久有关机构就会有说明和处理。

“公然赞美”不是科学的态度,批评才是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赞美导师,可以在内部年会上唱赞歌,但绝不应该在学术期刊上长篇大论,那已经不是“学术”了。科学期刊上是求真争鸣之地,不是吹捧个人的油印小报。

梁启超1922年8月曾在中国科学社年会上发表《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演讲,指出科学精神的三个方面:一,求真知识;二,求有系统的真知识;三,可以教人的知识。《冰川冻土》杂志的编辑部但凡能遵循一点科学精神,也不会让徐教授这样的“神论文”出现在版面上。

科学脱胎于哲学,起点就是质疑、批评、争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后来总结了一句名言流传至今: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一代又一代的学人,从来没有躺在伟大导师的成就之上飘飘然,为自己有个“伟大导师”顾盼自雄,以赞美导师为能事。相反,对真理的追求、较真,甚至为真理而争辩,才是对先辈、导师最大的尊重。

我们今天仍然会批评亚里士多德、牛顿在哲学与科学上犯了错误,但这不妨碍他们的伟大。一代又一代哲学家、科学家正是因为不断地发现了前人错误,并且毫不留情地指出来、改正错误,才推动学术的不断进步。

梁启超还曾经指出,中国传统学术的缺陷,恰恰就是后辈只敢歌颂前辈,不敢质疑老师。于是我们在传统里常常看到“崇古崇圣”的思想模式,却忽视了古人“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的愿景。

自然科学“民哲化”,是股妖风

观察徐教授的“论文”不难发现,很像是锅大杂烩。初看结构像学术文章,细看和“生态经济”又实在扯不上关系;说是生活随笔,可语言佶屈聱牙,读起来甚是难受;哲学术语随口就来,但语义不通缺乏论证,总之完全是老太太的裹脚布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