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呼和浩特1月13日电 (记者 李爱平)“作为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市目前已有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不乏极具民族特色与地区特色的项目,但是国家级项目的数量却很少。因此建议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1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郭晓东在此间召开的内蒙古“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郭晓东对记者介绍说,截止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自治区级67项、市级15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自治区级70人、市级202人。已形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级4级名录体系建设,使得一些濒危的非遗项目有了良好的、绿色的生存环境。
“然而,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方面官方做得还不够。”郭晓东建议,官方要充分利用呼和浩特市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所)开展非遗传承培训,扩大非遗传承人队伍;另一方面组织当地旗县区文体局、文化馆从事非遗业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以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长期深入开展的需要。
郭晓东还建议官方借助“非遗+”,加出新活力。
他说,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呼和浩特市非遗特色资源,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研学”“非遗+设计”等领域的新模式,经非遗资源融入呼和浩特市各景区人文活动,形成一些具有集中展示、研学和体验为一体的非遗基地。进一步提升非遗传承的生命力和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助力脱贫攻坚,促进贫困人口增产增收。
在郭晓东看来,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还应通过现场教学、非遗图片展、非遗体验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展现,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参与非遗传承,对非遗项目有更全面的了解;推选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并打造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