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9月15日电(黄帆)探源秦文化,复原戎马车。9月14日上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让文物活起来”——张家川马家塬遗址战国戎人车舆复原展出仪式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举行。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戎人贵族墓葬含有大量欧亚草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秦文化和楚文化融合互鉴的元素,其中的车马是典型代表。马家塬墓地发现的战国车乘保存完好,车辆结构复杂、装饰豪华,由金、银、贴金、铜、锡和各类质地的珠子装饰,部分车辆表面髹漆彩绘,被称为战国“豪车”。
【马家塬遗址是谁的墓】
马家塬战国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某支首领和贵族的墓地,以竖穴偏洞室墓为多。墓葬规模与其阶梯数量、洞室面积、车的数量、随葬品多寡和精美程度成正比,其以独特的墓葬形制、华丽的车辆、复杂的人体装饰以及蕴含多种文化因素的遗物而闻名于世。出土车辆、金银器、玻璃和玻璃态制品种类比较丰富,使用范围广泛,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该遗址反映了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文化的面貌,这种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融合体是研究这一时期西戎文化、秦戎关系、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古代车舆发展、演变以及古代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发掘进行同时,多家单位通力合作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中国古代车舆价值挖掘及复原研究”项目以马家塬墓地出土车辆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古代车辆的文献及实物资料,利用多学科最新技术提高了车舆解剖发掘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取了原始信息,充分揭示古代车舆制作蕴含的科学和技术,利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示了古代社会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
【马家塬遗址有多少个墓】
该墓葬为九级和七级台阶式墓道、在墓道一侧开挖偏洞为墓室,其墓葬结构为国内首次发现。一号墓和三号墓为九级台阶式,二号墓为七级台阶式。
马家塬战国墓地的墓葬形制为土洞墓。土洞墓是先秦时期西北少数民族使用的一种墓葬形式,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十分常见。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竖穴土坑墓,另一种是土洞墓。虽然马家塬墓地的墓葬也是土洞墓,却有著特殊性。首先,一般来说土洞墓是没有墓道的,但马家塬的墓葬不但有墓道,而且墓道上还有台阶。一号墓葬和三号墓各有9级台阶,二号墓有7级台阶。按照中原地区的常理,墓道越长、越宽,台阶数也相应越多,而这表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也相应的更加高贵。不仅如此,一号和三号墓的墓室是前后双洞室,前边是大洞室,后边是小洞室。前边的大洞室放车,后边的小洞室放棺撑。在墓口、墓道内发现了多个被肢解的马头、马蹄或者牛头,仅一号墓就发现了22具牛头。考古工作者估计这是当时举行祭祀活动遗留下来的,但是这种祭祀方法在中原墓葬中却不常见。据文献记载,中原地区推崇的是"古不墓祭"。像马家塬这样在墓葬外进行祭祀,这是很被中原士大夫鄙夷的事情,即便进行祭祀,也不会采用马头来作为牺牲,更不可能用马蹄。这更证明了墓主人的民族文化属性:今天的长城沿线地区,在先秦时期被泛称为戎狄,很多这里的少数民族墓葬就用马蹄、牛蹄或牛马头作为随葬品。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生前过著定居加游牧的生活,骑马和放牧牛羊是他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在他们死去后也要在墓葬里体现生前的生活标准和状态,就是所谓的"视死如生"。
高级的中原贵族墓葬也会随葬车马器,作为身份的标识。在商代晚期与西周时期,有的贵族会在墓道随葬车,或者把车拆成零部件放置在掉室上部,一般不会将车体随葬入墓室。到了东周时期,他们的车都会被埋葬在墓葬之外的单独车马坑中。而马家塬的车却都被埋入墓室之内,彰显出它与中原迥异的文化特色。而这种形式随葬的车马器,也成为马家塬战国墓葬的标志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