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国际部,一直是个神奇的存在。
招的是公立中考生,但藤校offer收到手软;读高中课程参加会考,却吸引了国际学校优秀的小孩;教国际课程的不乏中教,家长却没有怨言…
他们甚至觉得学校跨区招生,影响本区娃报考。于是,今年公立国际部开始了跨区缩招。
后疫情时代留学松垮,在跨区缩招的影响下,公立国际部生源减少,人大附ICC和四中国际也招不满了。
但这并没有影响家长爬藤的热情,他们甚至觉得,人少了竞争减弱,娃爬藤的机会是不是要到了?
帝都的公办国际部,有一个家长的非官方排名,排名分为三个梯队,第1个梯队有4所学校,也就是四大金刚校,北师大实验,十一,北京四中,人大附ICC。
这两年101国际部,汇聚了海淀的鸡血家长,也无限靠近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有北京中学国际部,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首师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八十中等。两个梯队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藤校的offer。
第一梯队,只一家北师大实验就横扫全国。
2021届藤校录取23人,TOP10录了56个,光是早申就有1个麻省理工,1个斯坦福,2个耶鲁,8个芝加哥大学…英国G5还有60个。
这样的学校,全国爬藤的家长趋之若鹜,招生门槛自然层层叠叠。
前一段时间有个妈妈找我,说自己小孩特优秀,没参加过课外辅导就打破了市初中托福考试首考的最高分记录,跳级去上海读国际学校。
她问我,像是这么优秀的背景,能不能进北师大实验?感觉爬藤更有指望。
我实话实说,这不太可能。小孩是非常棒,但北京优秀的孩子扎堆。本地生源就已经饱和,不然也不会用中考成绩来过滤。
来源:《2022北京公立国际部择校指南》
中考过滤学生,并不完全是看知识量,而是看分数看排名,看你家小孩是否还「学有余力」。
如果应付中考都有困难,爬藤真的不用想了。因为这里的比拼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高低,还需要有国际学校同等的英文水平,以及超强的抗压性和学习能力。
也许你读公立走高考,是有希望在国内读个985、211,可一旦进入了爬藤大军,学术水平也就是你的一个「基本素质」。
以最强的实验国际部举例,它用的是一套4+4的综合课程体系。学术课程有四大块:国家学历、中外融合、大学通识、研学项目。
国家学历课程就是「高中课程」,上公立学校都必须要学的,参加会考拿高中毕业证;融合课程和大学通识课程,其实就是SATACT,理科AP,大学先修…
总之,什么东西能升学就学什么,什么能出成绩学什么,就是一个中外课程大荟萃。另外还配有各类特色课,莎士比亚宣读、美国文学写作…
来源:《2022北京公立国际部择校指南》
更要命的是,国际部的「高中课程」和本部高考生学的一样、考的一样,这足以让中考的学霸们灵魂被难飞…
有个文科方向的小朋友曾吐槽,他一个纯文,要考AP微积分、SAT2数学和物理,这要是高一不上点难度,锻炼不出逻辑思维能力,那后面的日子真的是别自虐了。
想要爬藤,最要命的还不是学业,而是参加活动。但是活动多了,读书就更酸爽了。
学霸们的学习效率超高,在顶尖的公立国际部只会被学业、活动、英文碾压到绝望,因为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就是爬藤坑班的作风。
公立国际部牛娃群英荟萃,在这里不要说自己已拼尽全力,因为你的同学都是三头六臂。
爬藤坑班生源牛,但学校提供的资源更牛。
还是先说实验,校本特色是4+4,除了四类学术课程之外,就是四类项目课程,包括升学指导课程、体验实践课程、学生自主课程和审美创意课程。
升学指导从高一就开始,贯穿始终,个性化辅导管到一个学生毕业,但现在这已经不够瞧了(后面细说);
寒假四周海外浸润式课程,三个星期是去美高体验学习,一周是去各大名校游学,作用就是选选学校风格,和教授、招生官聊聊,加深印象,为未来申请刷存在感。
此外,必修课除了学术课程外,还包含清华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课程学习跨文化国际理解、编程、服装设计,摄影、中国古典音乐,还有书法篆刻。
来源:《2022北京公立国际部择校指南》
专修项目(自选)很夸张,《君主论》的英语语言文学课,从非虚构到虚构类文学都有涉及,覆盖了写作、研讨、文本精读等多种技能;
学校的体育选修种类繁多,有棒球、健美操和动感单车,最夸张的是还有F1赛车设计和定向越野…大概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学校做不到的。
二梯队也不甘示弱,今年也加入了爬藤坑班的生源竞争,释放重磅资源,升级出各种高端班型——
比如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领航计划」,一期招10人(只限初三应届生)。他们高二参与北大选课,不仅和北大本科生一起上课,还能拿到北大的成绩单,为藤校申请做背书。
开课院系的名单啊,看得我是啧啧称奇。
文理纵横不说,还囊括了北大最著名的四大疯人院:数院、物院、化院和生科。在北大附中国际部,是未出国门,先进名门。
不止如此,理工科深度学习,对接国内最高端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清华大学植物免疫实验室,中科院物理所等等;
人文社科的实习,传媒方向直接去中央电视台,国际关系可以去约旦难民支教…要知道,随便拿出一个项目,就让读国际学校的家长花几十万,这都打不住。
之前认识一个小朋友,为了申请美国前20的学校需要推荐信,暑假十五天花了20多万在斯坦福找实验室。
爬藤坑班的竞争如此激烈,只是靠堆资源已经不够瞧了。为抢夺高端生源,公立国际部的师资也开始卷起来:
深中招聘清北博士后就被称为王炸阵容,一零一国际部高端「英才学院」直接请院士校友坐镇,主打科创,有五大学科竞赛培训基地,全程一对一辅导…
首师大暗地里用力,「卓越达成计划」直接给学生托福保分110,升学保证美国前三十,英加澳前五。还给每个学生配备中外导师各一名!直接升级到升学辅导二对一…
公立国际部爬藤坑班在大家暗戳戳的较量中,师资比已卷到了2:1。
国际学校高年级学生流失率高,主要就是家长觉得学校师资不够优秀,这在公立国际部完全不存在。
要知道,帝都公立的师资本来就是天花板,深圳公立学校还不乏大专生的时候,京城教育高地的小学就基本实现了硕士及以上担当了。
如果没有硕士学位想应聘公立小学的老师,除非是全国第一的北师大毕业还得是京籍,这不比清华北大招老师的要求低。
西城顶尖小学的师资都拔萃至此,何况要成绩的高中。实验和四中的老师,那都是从本部调入的精英中的精英,清华博士的头衔都不值一提。
因为在藤校坑班教书,名校学历只是起步,核心拼得是教学经验,还有双语教学的能力。中教全科走班,人文、数学、科学、英语和AP专修课程全双语教学,英文差一点都不行。
说到英文学习…国际学校的家长会有优越感,觉得自己上百万换来的外教+沉浸式语言环境怎么可能比公立的差?
唉,这真的是不了解公立国际部对英语学习的投入有多大。
实验高二开始做英语的分层教学。从R到P一共六层,对应托福90到105+。进入P班成绩最高,配置国际部最强的中外教,目标托福115+,SAT1550+…
教学出成果,最强师资不是吹牛。
有些老师还擅长跨领域教学,文理双修。人大附有个老师是清华理工科的博士,怀揣编剧的才华,出口成章的段子,这样的素养,眼界和智商双高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
别比较,那都在另外一个次元。
而且师资的内卷不会止步。放眼望去,清华和北大、人大,哪家还能缺院士呢。
成就爬藤坑班之名的,还有一股看不见但巨大的力量,那就是爬藤家长。
有时候你以为送出一个藤校娃是学校深谋远虑,其实真正为娃筹谋、熬干心血的,都是这群家长。
这群爬藤的家长有多牛呢?讲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我有个朋友为小孩从小谋划,一路升学都开挂,北大附小到一零一,学习吹拉弹唱,拿科创竞赛奖项,就是这样一个拼搏的海淀妈妈。
小孩升高中,想走国际路线出国读书,于是就考虑是不是可以直接进一零一国际部,实力强劲,英美通杀。于是,她兴冲冲地去参加了学校的招生说明会。
开完家长会,她说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海淀家长和海淀家长之间,也有天与地的差距。
那些家长,各个在晒小孩托福成绩,对欧美名校如数家珍,交流各种国际竞赛经验…翻来覆去,什么AMC、USACO、PUPC…听得她雨里雾里,脑袋只有懵。
她自叹不如,爬藤这门技术,就算孩子行,自己这个当妈的也不行。于是主动放弃了和一零一家长拼鸡血,放弃了美本这条路,找了个澳洲项目让小孩愉快地去读书了。
而这,还只是第一梯队最后一名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