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不能只“待在深闺人未识” 】
28日晚上十点多,两个多小时的直播结束,江苏沛县唢呐曹家班的六位成员放下了手中的乐器。两个多小时高强度的直播,演出服的后背早已经汗湿,甚至一直在吹奏的嘴巴都有微微肿胀,不过大家都很开心:一场直播点赞将近百万,粉丝又多了不少。
江苏沛县是“唢呐之乡”,唢呐在当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古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唢呐演出团队就有十多个,从业人员大约超过了一万,曹家班可以算是当地唢呐团队的“顶流”。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这些传统文化也经历着从“大众文化”向“小众文化”的无奈和萧条。除了婚丧嫁娶仪式还能露上一小脸之外,基本上就在大众视野里渐行渐远了。
说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往往能够想到的就是“传统文化进课堂”“传统文化进讲堂”“传统文化进礼堂”。为了传承传统文化,一些地方甚至开办了免费的培训班。可是即便如此,传统文化依然是“灯火阑珊”难见“灯火辉煌”。是传统文化真的没有了市场,还是传统文化缺少融入现代理念?其实,从“唢呐走进抖音直播间”成功,我们已然找寻到了答案。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可是这样的瑰宝也怕“待在深闺人未识”,最简单的道理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自从“唢呐曹家班”进入直播平台之后,实现了日涨粉近万,点赞200多万的硕果累累,有了粉丝的硕果累累,还能没有传统文化传播的花艳枝繁吗?
“小屏幕”就是“大舞台”,这个“崭新舞台”比“传统舞台”要宽广的多。随着人们社交载体的变幻,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最活跃的地方。这些百姓喜欢的平台,其就好像是一台“央视的春节晚会”,不少民间艺人就是从这儿开始实现华丽转身的。
一说到传统文化,我们往往会感到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小众文化”,是一小部分人喜欢的文化。而通过“抖音唢呐直播”的成功,我们分明看到了“小众文化”走上“大众文化”的另一条捷径和舞台。假如,传统文化只是待在深闺,那就只可能永远只能是“小众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多些创新的情怀,前行的勇气。
曾经看到两则报道。一则是某地一位糖人手艺人,在抖音上开设了直播间,仅仅是几天的功夫就吸引了4万多粉丝,他不仅传播了糖人手艺的文化瑰宝,还有很多人要拜师学艺。最让人感慨的是,生意还特别好,开了直播之后糖人手艺人的产品销量猛增,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较好传播了传统文化。一则是某地一位剪纸艺人,她开通抖音直播之后,在网络上收了100多个学生,还有不少人定制了她的剪纸作品。这些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文化需要走进新的载体,走进新的载体就走进了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有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在红尘滚滚里,在灯红酒绿里,已经渐行渐远了。传统文化工作者也在这样的世界里寂静落寞着,不仅是日子难捱,而且是让正规的传统文化失去了该有的光芒,“瑰宝”黯然“失色”。
换一种活法,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能起死回生,就能满血复活,就能精神抖擞。让传统文化从“小众文化”走进“大众文化”,可能差的只是“一个迈步”而已。传统文化不能总是“待在深闺人未识”!
【为什么说唢呐是乐器之王】
我们国家有很多传统的乐器,有笛子,萧,二胡,唢呐等等。它们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唢呐。它可以代表着这片黄土地上每一个劳动人民,每一个为了自己美好生活而付出的百姓,唢呐更多的是符合为我国的普通人民而诞生的,它十分的接地气,更加能够理解普通人的感情,唢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乐器,更是中华民族所代表的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演奏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
有这样一句话,一把唢呐弹一生。唢呐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可以弹奏,弹奏出欢快喜庆的感觉,唢呐在人去世的时候也可以弹,弹出一种悲伤难受的感情,唢呐可以驾驭各种不同的感情,而其他的乐器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同时吹唢呐,它可以吹不同的调子,它的声音一响就可以遮挡住其他乐器的声音,这样反应出来唢呐的威力和魅力。吹唢呐可以在人生的任何时候,不管你是高兴事还是伤心事,唢呐都可以完美的驾驭,并且合乎当时的情景。
唢呐是乐器之王,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它有着不同的情感意义。百鸟朝凤,它是在德高望重的人去世之后才有资格吹奏。在这时候的这首曲子中,我们可以听到悲伤,对于那人的怀念,但是我们也可以听到喜悦,这是一种对我们后来人对德高望重的人一生高度概括和勉励。唢呐十分的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内涵,这个诞生在中国本土的乐器,能够演奏出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悲欢离合和生离死别,这就是乐器之王,我国的唢呐。
【唢呐起源于什么时候】
唢呐起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公元3世纪时,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管身木制,呈圆锥形。
至于它的发明者肯定是波斯人,具体无法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