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老虎,又称“泥叫虎”,起源于明代万历初年,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的发源地——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泥塑高手,“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的民谣流传至今。
82岁的聂佩斗,是泥老虎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们家祖祖辈辈都靠制作泥老虎为生。据他介绍,泥老虎的制作工艺分为:和泥、做丕和修刺、晒货、做哨、搓货、糊货、粉货、画货等几大部分,每个总步骤中又细分为若干手续,完成一批泥塑总共约需五六十道手续。把和好的泥饼放在模具里,挤挤摁摁几下工夫,用刮刀把周围多余的泥刮掉,慢慢拿出来,“老虎头”就有了。先做头,再做尾,阳光下晒干,再把浆糊抹在牛皮纸上,连上头和尾,威风凛凛的小老虎就可以站起来了。
在聂家庄,年轻一代手艺人不仅继承了老一代泥塑人的特点,而且更富有创新精神。经过他们不断的推陈出新,如今聂家庄泥塑已由叫虎、叫鸡、摇猴等“老三样”,发展成为270余种。高密泥塑协会副会长聂来忱说:“不单纯局限在老虎,咱聂家庄泥塑还是比较广阔的泥塑品类,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咱聂家庄泥塑都可以做,包括一些人物一些戏剧性的场景,都可以用聂家庄泥塑的形式体现出来。要不间断的去学习,学习一些绘画泥塑的制作,也不断的创新一些泥塑的形状。”
高密市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依托丰厚的非遗文化底蕴,深度开发传统工艺和乡村旅游模式,投资1500万元,规划占地100亩,聚力打造聂家庄泥塑文化艺术馆、非遗博物馆、泥塑文化广场等多个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重点打造泥塑教学体验互动区、民间艺人展演传承区,融入沉浸场景,开展研学教育,集民间工艺体验、制作、展示和销售服务于一体,让聂家庄泥塑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平台宣传的力度比较大,吸引了外来人员,外来游客,同时也带动了泥塑销售整个市场。做泥塑的发挥各自的长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把聂家庄泥塑搞上去。”高密泥塑协会副会长聂来忱说。(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都镇强通讯员李婷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