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菲)2021年12月1日,《盐城市淮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以下简称《条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条例》是为了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的保护传承,打造盐城文化标识,建立健全淮剧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在遵循上位法的基础上,结合盐城实际而制定的一部地方性法规。
近年来,盐城市淮剧艺术创作生产成绩突出,涌现出淮剧《小镇》《小城》《送你过江》《十品半村官》《谷家大事》等一批精品力作。其中大型现代淮剧《小镇》荣获国家第十五届文华大奖,国内外巡演208场;淮剧《送你过江》《小城》相继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
不过,当前盐城在淮剧保护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淮剧人才培养引进困难、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不足、剧目创作资金缺乏保障、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亟待健全提升等。
《条例》在坚持遵循上位法的基础上,立足盐城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当前盐城淮剧保护工作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设施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哪些对象受《条例》保护?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包括本市行政区域内,淮剧的代表性剧目、唱腔音乐、传统表演艺术、剧本曲谱等;与淮剧相关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器具实物、场所设施等;与淮剧相关的乐器、服装、道具、舞台、脸谱等制作和使用技艺;与淮剧相关的传统习俗;与淮剧相关的其他需要保护的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淮剧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不仅享有相应权利,还需履行相应义务。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或者因客观原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履行保护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保护单位或者代表性传承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条例》指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淮剧保护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淮剧保护、管理、研究、传承、创作、表演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支持相关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置淮剧专业,培养淮剧人才,建设淮剧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淮剧表演团体和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支持有条件的淮剧表演团体开办培训学校。
同时,鼓励和支持淮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名家设立淮剧传习所、工作室,开展带徒授艺等传习活动;鼓励、支持和保障民营表演团体艺术专业人员、民间艺人等淮剧从业人员参与研修研习培训、申报评审职称。
传统的也是先锋的。《条例》提出创建中国淮剧之乡、建设淮剧小镇、建设淮剧大数据平台,支持淮剧保护单位与研究机构融合发展等创制性举措,鼓励淮剧创作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新模式,丰富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拓展创作空间。
“《盐城市淮剧保护条例》是盐城立法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依法推进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在此前举行的《盐城市淮剧保护条例》颁布仪式上,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毅实表示,《条例》突出了淮剧保护工作新担当新使命,确立了淮剧保护的工作格局,明确了保护对象和适用范围以及多种保障措施,规范了传承和传播行为,并注重淮剧保护创新发展,对于依法推动全市淮剧保护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晨阳供图)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