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名家  
无一张文凭却能名扬海峡两岸,看看柏杨是如何创造的传奇?
2021-12-29 11:11:43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若是提起海峡对岸的文化名人,恐怕你的眼前已经浮现出了一长串家喻户晓的名字,诸如钱穆、余光中、金庸、林清玄等。

 
但其中一个名字,我们总是跳不过去的,他就是《丑陋的中国人》的作者——柏杨。
 
他早年就读过许多所学校,却没能拿到任何一张毕业文凭,但依旧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取得了台湾老牌名校成功大学的聘用,声名远扬海内外。
 
柏杨的一生,都在与文字打交道,有过彪炳之作,也因犀利的文字遇过牢狱之灾,在这起起伏伏的几十年间,各种风景他都看了一遍。
 
2008年,89岁的柏杨因肺炎病逝于台湾。
 
根据柏杨的遗嘱,他的骨灰在妻儿的亲自护送下,回到了他魂牵梦萦了近60年的老家,河南辉县。
 
他这一生的光辉与苦难,都与自己“辣手著文章”的写作理念不无关联。
 
1967年,著名漫画《大力水手》被中华日报社斥重金从美国引入台湾,而翻译的任务就落在了柏杨的妻子、《中华日报》妇女版主编倪明华肩上。
 
眼看着妻子每晚伏案熬夜,柏杨心中不忍,便将妻子的任务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谁知这个烫手山芋,成了日后他苦难生活的根源。
 
看过《大力水手》这部作品的朋友,心下应该十分清楚,这并不是一部涉及政治的漫画。
 
但是,由于柏杨长期以来发布的作品大多带有对时局的批判色彩,他在翻译《大力水手》时,给很多词语的译文赋予了讽刺意味。
 
这次翻译工作,让柏杨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开启了长达八年的牢狱生涯。
 
重获自由后的柏杨有刻意收敛自己笔下的锋芒吗?好像并没有。
 
恰恰相反,他将自己批判的笔锋调转,指向了更庞大的群体:全体中国人。
 
1985年,柏杨出版了他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丑陋的中国人》,当年就被评为年度畅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讨论。
 
这本书中的数十篇文章,都取自于柏杨几年间在台湾各大高校举行的演讲,其中饱含着柏杨对中国人“劣根性”的批判,以及对传统文化中糟粕的炮轰,当然更多的是对中国下一代青少年成长的关切。
 
这本“劲爆十足”的作品,辛辣犀利的文字令人读来瞠目结舌,但与此同时,也的确能够引发我们对自身的深度思考。
 
一直以来,有很多读者都会怀疑,莫非柏杨只是个利用犀利文风煽动情绪、哗众取宠的“戏子作家”?
 
实际上,除了这些被媒体炒作放大的辛辣锐评之外,早在1983年,柏杨64岁时就已经开始了一项巨大的工程,那就是翻译白话版《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讲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1300多年的历史,是司马光为后人留下的一座文化宝矿。
 
但由于它成书于宋代,距今年代久远,很多文字词汇是我们现代人很难直接理解的,颇需要一些古代汉语功底,因此多年来都未能推广普及。
 
而柏杨先生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自觉地挑起了这个重担。
 
他自64岁开始着手翻译,到73岁时,已经完成了洋洋洒洒千万字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十年著书,青丝全白,他用自己残烛余光般的精力,为《资治通鉴》这部中华文化宝库的传世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21世纪初,柏杨先生终于完成了全部的翻译工作,并将十册书稿交由东方出版社进行出版发表。
 
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明事理。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永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代人的行事,便可以清晰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漏洞,并在自己日后的生活中加以避免和改正,这将是读史书能够为我们带来的最大裨益。
 
而《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凭借着它诙谐易懂的语言风格,也应当成为当代读者阅读、学习《资治通鉴》最便易的首选读本。
 
如今,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对岸,而柏杨先生已经用这套《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为我们搭起了一座桥梁。
 
希望日后,你能同我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多抽些闲暇时间,到对岸去见一见古时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吧。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