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名家  
专访剑桥学霸、B站百万粉博主彭酱酱——学习好的方法分享
2021-12-29 11:31:41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留学圈儿里,相信很多同学都很喜欢一位叫“彭酱酱(Linya)”的视频博主——这位剑桥经济系的女孩,几年来不断在B站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日常生活,收获了超过百万粉丝。

 
能够获得这么多粉丝,除了Linya活泼、风趣的个性外,还因为她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学霸:
 
在英国的顶级私立女子中学,取得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
 
取得英国英格兰高中经济大赛的个人第一,高二便进入英格兰银行实习;
 
在150多人的剑桥经济系,成绩也能排到个位数。
 
Linya自拍照
 
而就在前几天,Linya还被誉为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 2021)邀请为特别嘉宾。
 
WISE教育奖是全球首个颁发给在教育领域做出世界级贡献的个人或团体的国际教育奖项,今年由Teach for All创始人Wendy Kopp摘得。峰会现场,来自全球的众多教育大咖齐聚一堂,Linya表示,自己在这里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也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
 
Linya在峰会现场
 
平时只能在视频中看到Linya做分享,这次,外滩君终于见到了学霸本人。一番畅谈之中,Linya详尽地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外滩君特作此篇“炼成”记,以飨读者。
 
从北京到英格兰:
 
一个从小好强的女孩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准不准不知道,但“性格决定成绩”在Linya身上,的的确确。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Linya就是个好强的孩子,而这种好强,恰好用在了学习上。
 
跳级跟哥哥做同学
 
Linya生长在北京,自懂事起,便会暗自跟周围的孩子切磋,包括和自己的哥哥。哥哥年长一岁多,但没成想,和他的妹妹做了好几年的同学。
 
“小时候我就有这种想法:哥哥会的东西,我也一定要学会,甚至要考得更好”,Linya笑着回忆道,后来她直接跳了一级,跟哥哥做了同班同学。
 
童年时期的Linya和哥哥
 
从小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Linya,初二时,以高分考进了英国顶尖的私立女子中学(The Perse School for Girls),从此踏上了出国留学之路。之前,她一直在北京普通的公立学校读书。
 
从“大舌头”到英语达人
 
如今在B站上看Linya的视频,一口地道的英语让人不敢相信她是12岁才出国。但其实,初到英格兰时,Linya也是懵了的:
 
“一下子把我‘扔’到了一个纯英文的环境,周围的同学全是英国人,身边没有像她一样的国际学生——刚到英国的时候,前一两个月,我基本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
 
Linya的英语基本功一直不错,但猛地到了英语的母语国,语言、文化迥异,她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更何况,Linya说自己以前是个有些内向的孩子。她在说中文的时候,有些口齿的问题,很多音都没办法发清楚,像含了棉花在口里。
 
“我在台上做演讲,底下会有男生偷笑,他们说听不懂我在讲什么。”
 
就因为这样,在国内读初中时,班里有的同学会取笑Linya,说她是“大舌头”。慢慢地,她变得不爱说话。
 
初到英国时,她更加变成一个不那么自信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
 
但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很久,一股好胜心在Linya体内化作“洪荒之力”,她开始每天有意识地不停练习英语。
 
老师在课堂点名回答问题,一开始,Linya挺没底。为了表现得好,她每次上课前都要把书本提前念几遍,把不懂的地方都查一遍。
 
在这样的坚持下,一两个月后,老师的讲课Linya基本上就能全听懂了。而一两年后,她便说得越来越像地道的母语者。
 
比英国同学花更多时间
 
Linya英国的同学们,一般最多选11门课,她自己却一口气选了14门。
 
这么繁重的课业,她一点儿不觉着累。每天放学回到家后就开始学习,抛开一切娱乐。直到晚上11点后,才给自己一点娱乐的时间。
 
很多中国孩子刚到英国时,都是数学成绩比较强,Linya也不例外——但相对地,她在文科上面花费的时间就比较长。
 
“一篇论文,英国的孩子可能一个小时就写完了,我可能得琢磨大半天这个东西怎么写。”
 
每次都比别人多花很多时间,一开始是因为不懂,后来则是习惯,渐渐地,英国的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来自中国的同学已经在文科上超过他们了!
 
在英语文学和哲学课上,Linya写的论文经常被她的老师打印出来,复印给班里同学人手一份拿来当范文。
 
后来在中考中,Linya斩获了全校第一名,成为Perse女子学校建校以来成绩最高的学生。哲学、历史、文学拿的都是满分。
 
爱阅读,慢慢进步
 
时至今日,Linya的英文已经和英国本地的孩子们听不出什么区别了——进步如此之大,和她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密不可分。
 
Linya喜欢文史,爱看小说,捧起书来,经常是一系列、一系列地读,一个月就能读完七八本英文原著。
 
这么庞大的阅读量,渐渐地,词汇量自然也积累下来了。转而她又开始啃大部头的英国文学,从夏洛蒂·勃朗特读到查尔斯·狄更斯。
 
一些英国文学,即便对于英国孩子来说都不容易理解,Linya又是如何做到沉浸其中的呢?
 
Linya表示,一开始都难,这是个“慢慢来”的过程。感觉到困难的同学,不妨从易到难——比如先从双语读本开始,大可不用一口一个大象。英语阅读提高的关键,是坚持读下去。
 
外滩君提议让Linya推荐一份书单给大家,不料Linya说,其实不应该有这种书单的,因为每个人的爱好、口味不一样——可能有的人偏爱虚构,有的人偏爱非虚构。在阅读的选择上,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读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下Linya的阅读心得,主要有两点:兴趣第一,循序渐进。
 
从“放飞自我”到考上剑桥
 
以第一名的成绩直升Perse女子中学的高中部,并拿到全校最高等奖学金后,Linya在英国的生活也逐渐习惯,步入平稳。她交到了很多要好的朋友,但也正是从这时候起,开始了一段“放飞自我”的时期。
 
要融入英国生活,各种party是绕不开的“特色”。简单来说,高一时的Linya,跟新朋友们玩儿high了。连一向不怎么管自己学习的妈妈,都会满大街追着Linya回家。但是Linya根本不听妈妈的。
 
放养型父母
 
说到这里,交代一下Linya的家庭环境。她的爸爸妈妈都曾是日本的留学生,爸爸在庆应大学,妈妈则就读于东京大学。Linya除了有个长一岁半的哥哥,还有个小七岁的弟弟,一家五口人。
 
Linya的爸妈跟“虎爸虎妈”完全不沾边,对孩子属于半放养的状态。
 
Linya说,爸妈对长兄的要求最严。也许他们在他身上尝试过严格管教,但偏偏Linya长兄性格叛逆,不吃这套。
 
至于Linya,爸妈管得更宽松了。她从小到大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家长也没给报,反倒是鼓励孩子运动,送Linya去各种网球班。小时候,Linya放学后不是打球,就是在小区院子里玩耍、跟小伙伴们疯跑。
 
Linya回想了一下自己的求学历程,直言在学习方面,父母的管教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Linya与妈妈、哥哥在一起
 
自己内心的动力最重要
 
那么,什么比较重要?
 
在经历了高一的松懈后,高二那年,随着时间流逝,Linya突然意识到:再不努力来不及了!
 
“玩了一年,突然觉得一些社交的东西没什么意思。而再过年就面临着升大学,成绩非常重要。”
 
剑桥一直是Linya的梦校,但即便对于她这种成绩不错的学生而言,如果不努力,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考上。
 
她回忆起备考时候的那股子劲,表示:“最重要的,还是内心里有渴望,想要达到那个目标——这比其它任何东西都重要”。
 
高中时候的Linya
 
有拼劲儿,保持自律
 
如果一定要总结下Linya成为学霸的“秘方”,大概有三点:有拼劲儿,懂得自律,以及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拼劲儿是前提,这股拼劲儿,为Linya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当然,学习是场马拉松赛,没有自律,也就无法持之以恒。
 
在下决心冲刺剑桥后,Linya便立刻切断了所有的社交、娱乐活动,把时间都放在跟学习相关的事情上。
 
首先,跟party们说再见;在家里,说不碰手机就不碰——晚上11点前,把注意力都放在功课上,绝对不让外界的干扰打断自己。
 
在学校,Linya还积极参加了各种竞赛(尽管有的是被老师“硬”拉过去的)。
 
她带领高中的队伍,作为校队队长,参加全英高中生经济大赛,获得东英格兰地区个人总冠军,并被英格兰银行邀请参与暑期实习——全英国也只有6位高中生入选(英国被分为了6个地区,每个地区的个人总冠军被邀请去带薪实习)。
 
这是Linya的拼劲儿与自律。
 
“我没有一个固定的作息表”
 
除此之外,Linya在不断的试错中,也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习惯和方法。
 
很多粉丝找Linya要日程计划表,但她其实压根没有这种东西。Linya说,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其实都不一样,有时候也会睡懒觉,起床的时间也不固定——并不是大家想象中,机器人一样的作息习惯。
 
与其强迫自己每天在固定时间干固定的事情,不如合理安排精力、保持充足的睡眠,把一天中最有活力的时刻用在学习上。
 
比如某一天起晚了,Linya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只是在起床后,趁着头脑清醒,狠狠地学它一波。
 
“不要逼着自己不睡觉,因为学习是一个持久的事情。”
 
状态好的时候,保持注意力集中;但如果累了,也不要勉强自己。“出门换换空气、运动一下。尤其到了晚上,感觉脑子不再“转动”的情况下,就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这就是Linya每天保持高效学习的秘密。
 
Linya在学习
 
这一套方法,与其说是时间管理,倒不如说是“精力管理”。如果老是熬夜且早起,在精力不好的情况下学习,时间也只是用在“刀把”上,效率很低;而在身体状态、头脑状态最好的情况下学习,才是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每个人的身体机能不一样”,Linya说,所以每个人的计划安排也是不一样的,不必按照其它人的作息表走。
 
预习很重要。每堂课开始前,Linya必定会抽空看书,即便是随便翻一翻。这样可以预测一天中老师会讲到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容易走神。这个习惯,她坚持了很久。
 
“碎片化的时间也可以充分利用”,Linya有一些便携的小卡片,“比如平时在等公交时,你与其刷手机,不如背背单词。”
 
这些看似细小的时间,如果全部汇聚在一起,其实也是一个不小的量。
 
现在的Linya:
 
不死磕成绩,寻找人生更多的可能
 
对于B站和微博的很多粉丝而言,Linya是他们所憧憬的学姐、前进的目标。甚至真的有不少粉丝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进入了梦校,甚至是剑桥。在校园里,Linya会经常遇到一些中国面孔的学生跑过来跟她打招呼,说一直以来,都是看着Linya的视频受到激励的。
 
外滩君问Linya,能不能给准备留学的学弟学妹们什么建议?这次,她没有像在B站那样给出很多具体的tips,而是说:“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奔跑之前,花点时间想清楚
 
不逼自己一把,怎么进牛剑?——但聊到后来,外滩君终于明白了Linya想要表达的意思:她的这句话不是说不给自己压力,而是在决定奋力一搏前,先想好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比如Linya自己,报考的是剑桥经济系,这是基于两点原因:
 
一直以来,她的数学成绩就不错,对论文写作也比较擅长;
 
另一方面,她对经济学有很浓厚的兴趣。
 
热爱,加上擅长——什么叫合适?这就叫合适——不管干什么事情,得有个属于自己的理由,得有个奔跑的目的。
 
再比如Linya的哥哥很叛逆,但也很有个性,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虽然没去牛剑,但也进了英国一所最顶尖的建筑学院。Linya丝毫不会觉得哥哥走了一条不如自己的道路。
 
“每个人擅长的东西是不同的,可能有的人擅长学习,有的人就擅长艺术”,Linya说,“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道路,真的很重要。”
 
因此,Linya不倡导大家用“逼”的方式学习,Top学校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考进来,也只是刚开始而已。她亲眼看到很多同学勉强自己,走上不喜欢的专业道路,最后却痛苦无比。
 
但反过来,如果真的对学习有兴趣、对Top学校有梦想,Linya说:“那么就尽你最大的努力吧!”
 
未来的规划
 
随着慢慢长大,如今的Linya对于学习和生活逐渐有了新的心态和看法。
 
她做事情还是很拼,不管对待学业,还是做视频博主,都全力以赴。但她也经常会提醒自己:眼光放宽一些,不要做一个书呆子。
 
Linya笑着调侃说,剑桥遍地都是学霸,“我要是跟他们死磕成绩,真是给自己找罪受”。她表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但成绩和排名也不是一切。
 
虽然很热爱自己的专业,但Linya表示,进入经济系不代表以后一定会去“挣大钱”,或者做个经济学家。
 
也正因为做视频的机缘,她意识到人生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有意义的道路。尽管对未来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规划,Linya表示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许未来朝着此方面发展也说不定。
 
访谈结尾,Linya这样说:“我觉得要优先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看看,能不能给世界上的人带来一些帮助,一些快乐……”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